央行、外汇局23条来了,信息量、含金量巨大!要为运输物流企业开辟金融服务“绿色通道”,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扩至全国……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加大对受疫情影响的行业、企业、人群等的金融支持,一批利好政策重磅来袭!
人民银行、外汇局4月18日发布《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早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初,人民银行会同相关部门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提出货币信贷、金融服务等30条措施。
人民银行有关人士对记者表示,本次推出的23条措施,是根据当前的新形势,继续用好前期效果好的政策,调整不适应当前新形势的政策,针对当前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特征进行精准支持。这23条措施,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新特点:一是突出强化粮食能源等重要产品供给保障;二是突出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三是对纾困群体的政策有所加强。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加大流动性投放力度,为支持小微企业留抵退税加速落地,人民银行靠前发力加快向中央财政上缴结存利润,截至4月中旬已上缴6000亿元,主要用于留抵退税和向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相当于投放基础货币6000亿元,和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基本相当。
4月15日,人民银行宣布全面降准0.25个百分点,将再投放长期资金约5300亿元。从全年看,人民银行将总计上缴11000多亿元结存利润,缴款进度靠前发力,视退税需要及时拨付,与其他货币政策操作相互配合,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今年以来,人民银行引导市场利率下行0.1-0.15个百分点,带动一季度企业贷款利率同比下降0.21个百分点至4.4%,为有统计以来的记录低点。
人民银行加大再贷款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支持力度,用好支农支小再贷款和两项减碳工具,加快1000亿元再贷款投放交通物流领域,创设2000亿元科技创新再贷款和400亿元普惠养老再贷款,预计带动金融机构贷款投放多增1万亿元。
本次23条政策举措的要点如下:
——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金融机构可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对其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
——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对于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支持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
——因城施策,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引导平台企业稳步降低利息和收费水平,为受疫情影响的贷款客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最大化惠企利民。
——充分满足民营经济合理金融需求,进一步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金融机构要及时响应外贸企业等市场主体的汇率避险需求,支持企业扩大人民币跨境结算,优化外汇衍生品业务管理和服务,降低企业避险保值成本。
对受困人群存续个人住房贷款等 合理延后还款时间
通知明确,要提高对重点地区和受困人群的金融服务质效。
对此,通知具体提出以下举措:对出租车司机、网店店主、货车司机等灵活就业主体,金融机构可比照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加大对其经营性贷款支持力度。
对因感染新冠肺炎住院治疗或隔离人员、疫情防控需要隔离观察人员以及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金融机构要及时优化信贷政策,区分还款能力和还款意愿,区分受疫情影响的短期还款能力和中长期还款能力,对其存续个人住房等贷款,灵活采取合理延后还款时间、延长贷款期限、延迟还本等方式调整还款计划予以支持。
事实上,2020年发布的“30条”中就曾明确,金融机构要对受疫情影响暂时失去收入来源的人群等灵活调整住房按揭、信用卡等个人信贷还款安排,合理延后还款期限。
当前,对于本轮疫情影响下的受困人群,多家银行正提供包括延长还款期限、保障征信权益等在内的一揽子支持举措,涉及个人住房贷款、个人消费贷款、信用卡等多项零售业务。
记者日前从六大国有银行等银行业机构获悉,这些机构正积极回应市场关切,进一步明确对受困人群的纾困政策。
比如,建设银行称,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该行便针对住房按揭贷款、消费贷款等业务出台了疫情期间延期还款等相关服务政策,适用于全国各省份出现疫情的地区,并延续至今。从今年年初到4月8日,在疫情形势较为严峻的吉林,该行已为超过1150户的客户办理延后还款服务。
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
通知还提出,加大对物流航运循环畅通的金融支持力度。
近期,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的政策措施不断。分析人士认为,货运物流行业是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一环,是保障百姓民生的“最后一公里”;货运物流行业对于疫情期间抗疫物资、生活物资等的保障非常重要。当前,疫情局部反复对货运物流行业影响显著。支持性举措的出台,将提升物流行业运行的稳定性,支持货运物流保通保畅,进而更好地支撑抗疫大局稳定。
通知要求,金融机构要主动跟进和有效满足运输企业融资需求。对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运输物流企业开辟“绿色通道”,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供灵活便捷金融服务。
通知提出,对于因疫情影响偿还贷款暂时困难的运输物流企业和货车司机,支持金融机构科学合理给予贷款展期和续贷安排。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表示,在疫情影响下,物流企业受到了一定冲击,在一些区域内的经营展业、财务数据等可能都会受到影响,企业本身可能需要一定的金融纾困措施。特别是一些中小物流企业,可能面临现金流紧张,更需要加大相应资金支持。因此,可以参照以往对普惠小微企业贷款的有关政策,做好延期还本付息等安排,帮助这些物流企业渡过难关。
通知同时表示,要用好用足民航应急贷款等工具,多措并举加大对航空公司和机场的信贷支持力度。
因城施策 合理确定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和最低贷款利率要求
就完善住房领域金融服务,通知具体提出以下内容: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围绕“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目标,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更好满足购房者合理住房需求,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金融机构要区分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加大对优质项目的支持力度,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不搞“一刀切”,保持房地产开发贷款平稳有序投放。
商业银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等要做好重点房地产企业风险处置项目并购金融服务,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加大并购债券融资支持力度,积极提供兼并收购财务顾问服务。
金融机构要在风险可控基础上,适度加大流动性贷款等支持力度,满足建筑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不盲目抽贷、断贷、压贷,保持建筑企业融资连续稳定。
引导网络金融平台企业稳步降低利息和收费水平 为受疫情影响客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
相较于2020年的“30条”,通知新提出了一项政策举措——引导平台企业依法合规开展普惠金融业务。
关于这一政策,通知具体提出:在推动平台企业网络金融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基础上,发挥平台企业金融服务的积极作用。
支持平台企业运用互联网技术,优化场景化线上融资产品,向平台商户和消费者提供非接触式金融服务。
鼓励平台企业充分发挥获客、数据、风控和技术优势,加大对“三农”、小微领域的首贷、信用贷支持力度。
引导平台企业稳步降低利息和收费水平,为受疫情影响的贷款客户提供延期还本付息服务,最大化惠企利民。
进一步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就支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通知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对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在贷款、债券融资政策等金融政策上一视同仁。
通知鼓励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构建中长期合作关系,制定民营企业年度服务目标,充分满足民营经济合理金融需求,进一步提高新发放企业贷款中民营企业贷款占比。
通知还提出,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引领作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设立民营企业贷款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或信用保证基金,重点为首贷、转贷、续贷等提供增信服务。完善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加大民营企业债券投资力度。
外汇局:贸易收支便利化政策扩至全国,六项外汇措施护航市场主体
疫情之下,一揽子政策举措火速“上线”,强化外汇管理对实体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4月18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印发《关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服务的通知》,从支持受困主体纾困、强化实体经济支持、促进外贸出口发展三个方面,提出加强金融服务、加大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的23条政策举措。
记者梳理发现,此次出台的政策“大礼包”,主要涉及六项外汇金融服务措施。系列举措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大局,有望为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带来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具体来看,简化外贸企业结算手续、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提升企业汇率管理水平、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优化外汇业务服务等,是系列举措的主要内涵。
扩大政策惠及面:新增中小主体 贸易收支便利化扩至全国
在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方面,通知将优质企业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政策扩大到全国,以便将更多企业,尤其是中小外贸企业纳入便利化政策范围,助力外汇结算“秒申请、分钟办”。同时,进一步拓宽结算渠道,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支付机构和银行,凭交易电子信息为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主体提供安全、高效、低成本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促进中小外贸企业扩大出口。
“这条政策的一大亮点就是,突出对中小企业的支持,明确将中小外贸企业纳入了便利化政策的红利范畴。另一方面,对于以中小企业为主的跨境电商等贸易新业态业务,适应小额、海量、电子化的交易特点,进一步丰富结算渠道,降低结算成本,促进外贸出口发展。”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关于便利企业开展跨境融资,通知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外债便利化额度试点;支持非金融企业的多笔外债共用一个外债账户;支持企业以线上方式办理外债登记。同时,进一步便利具有贸易出口背景的国内外汇贷款结汇和购汇偿还。
“这些举措主要是为了降低外贸企业融资成本,便于外贸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支持外贸企业从海外获取低成本的融资。”该负责人对记者说,“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也是首次被纳入试点范围。
此外,在优化外汇业务服务方面,通知表示,将进一步提升跨境业务数字化水平,支持银行通过电子化等方式提高业务办理效率,推动金融机构实现业务办理的网络化、无纸化,为企业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跨境资金结算服务。
人民币双向波动“主旋律”下 企业汇率风险管理再迎“助攻”
随着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水平日益提高,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弹性增强,企业,尤其是外贸企业的汇率风险管理,重要性愈发凸显。
本次通知提出,引导银行优化服务、降低交易成本、扩大本币结算、加强银政企合作等多项措施,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等服务。
“由于小微企业遍布中小城市、县域地区,相关举措的意图之一,就是支持银行把其经营的‘末端’,即它们的分支机构,能够把衍生品专业化业务做得更深入,真正帮助到当地小微企业管理好外汇风险敞口。”该负责人表示,通知提到要强化银政企合作,就是通过银行、政府、企业合作的方式,进一步降低企业参与衍生品交易的成本。
“降成本”的另一大鲜明体现是——通知明确,免收中小微企业外汇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这一政策红利较之去年有了大幅提升。2021年,为降低中小微企业汇率避险成本,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减半收取中小微企业衍生品交易相关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交易手续费。
一段时间以来,外汇局支持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管理汇率波动风险,也取得了积极成效。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对记者表示,2021年,企业利用远期、期权等外汇衍生产品管理汇率风险的规模增长59%,外汇套保比率上升4.6个百分点至21.7%。
推动中国债券市场整体开放 进一步便利资金“引进来”
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也是通知的重要内涵之一。通知称,推动银行间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准入标准,简化入市流程,完善境外投资者投资境内债券市场资金管理。优化境外机构境内发行债券(熊猫债)资金管理,熊猫债发行主体境内关联企业可按实需原则借用相关熊猫债资金。
“整体看,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中国债券市场整体开放,统一外资投资境内债券市场资金管理规则,优化资金汇出入管理手续,会进一步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外汇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记者了解到,相关政策推出后,将能进一步推动中国债券市场整体对外开放,提升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便利程度,并吸引更多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债券市场。
在便利境外机构投资者方面,该负责人表示,后续相关投资登记手续有望进一步简化。“条件成熟的时候,境外机构投资者(QFII/RQFII)办理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登记业务,将会下放至银行,流程将更加便利,更好地满足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证券市场不断增长的投资需求。”
通知还表示,要发挥出口信用保险支持作用。引导保险机构提升对中小微外贸企业的保险理赔效率。近年来,外汇局构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出口信保保单融资”应用场景,为银行提供更丰富的跨境贸易信息核验服务,精准服务外贸企业的保单融资业务。
编辑:陈 羽 责编:张晓光
校对:冯雯君 制作:张 巘 图编:赵雁旎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往期回顾 |
刘鹤重磅部署!十项举措剑指“三要”:民生要托底、货运要畅通、产业要循环!足量发放全国统一通行证,重点产业和外贸企业白名单来了!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